山西省教育廳關于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的通知
晉教基〔2021〕12號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發〔2019〕26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教基廳函〔2021〕13號)精神,深入推進“五項管理”“十項舉措”,進一步規范我省中小學生作業管理,促進作業設計改革,提高作業質量,減輕學生負擔,現就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堅持正確思想引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堅持科學管理,遵循教育規律,把握作業育人功能,提高教師設計作業和運用作業改進教學的能力,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引導家庭樹立科學育兒理念,搭建社會育人平臺,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二、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學校完善作業管理細則,明確具體工作要求,并在校內公示。學校要切實履行作業管理主體責任,加強作業全過程管理,每學期初要對學生作業作出規劃,加強年級組、學科組作業統籌協調,合理確定各學科作業比例結構,建立作業總量審核監管和質量定期評價制度。
三、遵循課程標準教學。學校要嚴格依據國家課程標準組織安排教學活動,嚴格“零起點”安排教學,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嚴禁超綱超進度教學,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教師布置作業要緊扣課程標準和教學進度,以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和掌握教學內容為目的,嚴禁布置超課標、超進度的作業。
四、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學校要建立完善作業總量控制和作業檢查制度,按年級做好課后作業量的學科平衡工作。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小學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周末、寒暑假、法定節假日也要合理控制書面作業總量。
五、提高作業設計能力。教師要自覺承擔作業設計主體責任,提升設計作業的能力,合理安排預習、復習、鞏固、拓展等環節,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狀況、學習習慣等實際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減少對教輔材料的依賴,杜絕成冊性、重復抄寫性作業現象。
六、提升作業設計質量。學校要將作業設計作為校本教研重點,系統創新設計符合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定期組織開展作業設計的培訓、教研活動,以及優秀作業評選與展示交流活動,加強優質作業資源共建共享。教研機構要加強對學校作業設計與實施的研究指導。
七、推進作業形式改革。各地各校要積極探索多維作業模式,科學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推廣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性作業和過程性作業,擺脫書面作業單一模式,增加閱讀型、探究型、小組合作型等多種作業形式,重視強化作業的過程性和可操作性,確保學生能夠獨立完成,不得增加學生和家長的負擔。
八、發揮作業研判作用。作業對教學具有診斷和改進功能。教師應對布置的作業做到全批全改,既要關注作業的結果,更要關注作業過程與作業習慣,采取多樣化評價方式,及時向學生反饋作業批閱結果,并認真分析學生作業錯誤的原因,改進教學,幫助學生分析存在的問題,強化對學習困難學生的輔導幫扶,更好地開展后續學習。
九、規范作業布置行為。學校要規范使用實時通訊工具,嚴禁使用微信群、QQ群等布置作業,不得在群內發布學生作業、考試成績、批評表揚、拉票評比等信息,不得發布與教育教學無關的言論、圖片等信息,嚴禁教職工在群內發布商業廣告或商品營銷信息。教師不得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
十、加強教輔材料管理。堅持“一科一輔、學生自愿購買、學校無償代購”的原則,學生使用的教輔材料必須選自《山西省中小學教輔材料目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購買教輔材料,不得進入學校宣傳、推薦和推銷任何教輔材料。鼓勵有條件的單位組織開發供學生免費使用的教學輔助資源。
十一、校內校外同步減負。學校要重視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強化家校協同育人,通過社會宣傳、家長學校等形式,教育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切實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合理安排學生課余生活,積極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堅決防止校外培訓機構給中小學生留作業,切實減輕學生負擔。
十二、切實減輕教師負擔。學校要嚴格控制各類社會性事務進校園,切實減輕督察、檢查、評比、考核和抽調借用等事項給中小學教師帶來的負擔,保障教師正常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保證教師充足的批改作業時間。探索使用信息技術手段管理學生作業,應用信息化、智能化、大數據生成作業、批改作業、反饋作業完成情況等,減輕教師負擔。
十三、強化作業檢查監管。各地各校要充分認識作業管理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對作業管理與評價工作的領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作業總量和質量定期評價、定期檢查制度,對作業設計不合格的學校和教師加強督促指導,提出整改意見建議;對作業管理中問題較多、監管不力的學校和違規布置作業的教師嚴肅處理,通報問責。
十四、持續輿論宣傳引導。積極宣傳各地在作業管理方面的優秀案例,推廣典型經驗,引導學校和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育觀,關注學校長遠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通過多種形式提高家長和社會對新教育理念的認識理解,努力營造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的良好氛圍。
十五、健全督導問責機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作業管理納入縣域義務教育和學校辦學質量評價。教育督導部門要及時調整完善學校規范辦學行為的督導評估指標,把學校的作業質量、作業負擔等情況納入督導內容。各地要設立監督電話和舉報平臺,暢通反映問題和意見渠道,切實落實各項工作要求,確保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工作取得實效。
山西省教育廳
2021年10月13日
2021年10月20日 16:06
?瀏覽量:0